登入

三十週年感言
張主憫老師

城東教會一個讓人走不開的團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張主憫
    從見習、實習到現在,去而復返似乎走不開。在城東教會的日子,記錄著我在學習成為傳道人的點點滴滴;也就在城東教會的包容裡,我學習到如何將理論磨練成實際。如果問我城東教會的特色是什麼,我想就是那深具歷史濃郁的人情味。不單因為每次我用生澀的台語講完道,就會看見台下長輩們鼓勵的笑容;也不單由於每次在青少契或兒童主日學服事,總發現有用不完的支持與鼓勵;更不只是因為禮拜結束後,大家會一起吃東西、聊天分享;我想更是這一切的圖像是如此自然的融合在一起,而散發出這馨香的人情味。城東教會,就是這麼一個令人走不開的團契。
團契,是基督教信仰裡極重要的一環。團契不只是教會裡像小組一般的團體,如我們一般在教會裡最具體的組織;團契深層的意義根源於基督教信仰的核心──耶穌基督的救恩。(希10:19~25)
「階級」是一個普世性的人類現象,有人類社會的地方就會有階級,以及隨之而來的階級鬥爭。人類的歷史軌跡並未能好好處理這一現象,直至今日我們仍輕易的被劃分與劃分別人,儘管我們知道這些劃分並不總是公平、並不總是無害。過去,這階級展現在信仰上即是:猶太獻祭系統,只有那些特別高尚潔淨之人、那蒙受特殊恩寵之人可以到神面前,其他人都必須透過這些人為中介,否則不得見那永恆之歸屬;天上的好處都有如此差別,地上的資源自然更是如此。然而,透過耶穌基督自己,他為我們畫出一條新路,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階級,為我們創造了一平等的世界──上帝國。這國度不再依財物、出生、教育、長相以及性別將人畫分等級並給予不同的權利義務,相對的,它賦予每個人一樣的權柄和機會,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到上帝的面前與祂交流,只因他是上帝的兒女,只因他擁有上帝的形象,每個人都一樣,沒有誰多誰少的差別。對等的關係是團契的基礎,而讓人們能夠平等相待的動力,來自耶穌基督。簡單地說,唯有清楚在上帝的標準之前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,我們共同有份於上帝國乃是上帝的白白的恩典,如此我們才可能真正平等對待他人。
耶穌基督是教會的頭,因此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。為我們開路的耶穌今已復活升天,世人該如何看見祂的工作呢?答案就是透過祂的身體──教會。因此教會繼承了耶穌基督在世上的工作:醫治傷口、趕走擾亂挾制人的鬼、向未得福音之人做見證,以及帶領人成為門徒。因此,隸屬於教會的團契也繼承了這項使命。這裡所說的「教會」乃是指「耶穌基督」的身體,並不是指一間地方性的教會,或是單一宗派,乃是泛指那同尊上帝為天父、耶穌基督為救主的教會。所以,一個團契需要了解「教會」正在這世界做什麼,方能成為教會的一體。
十字架這個象徵所傳遞出的「雙重和好」也在團契的關係中顯現:上帝與人和好(垂直關係),人與人和好(平行關係)。團契是一個交流互動的團體,團契中的每一份子都享有與上帝相交的恩典,同時也與弟兄姐妹相交。同樣,這裡的弟兄姐妹不是指時空上我們經常互動的對象,在上帝國的觀點下,我們也享有與這世上眾弟兄姐妹相交的恩典。因此,哪怕宗派、語言和膚色不同,當我們的眼界擴展到上帝國的高度,我們所看見的團契也就愈豐富,同時也充滿著愈多的可能性。在互動的過程裡,真實的分享是必須的。除了分享有形的物質外,團契關係更期待心靈上的分享,期待在一個平等的關係中,沒有上對下的施捨,只有彼此在需要上互相的協助;在這樣的氛圍裡,軟弱的分享,是理所當然也是必要的,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毫無軟弱的;也或許我們偶爾會這樣看自己,不過我想那正突顯出我們需要協助。
團契是關係,也因此只存在於我們的生活點滴中,而聚會就是這關係實質存在的基礎,這也說明了我們為什麼「需要」聚會。唯有體驗耶穌基督的身體今日所做的事工,我們才能體驗那又真又活的上帝;唯有透過參與我們方能體驗,也唯有體驗才能擴展我們的境界;因此,我們需要團契聚會。更何況在這易使人絕望的世界中,我們永遠可以在信仰中找著盼望,而盼望將成為我們祝福的力量。
擁有上述功能的聚會當然需要用心設計,才可能體貼的順應團契組成份子達到目標。如此,團契的聚會要擁有萬用的公式或樣板相當困難,它總是隨著團契的多樣性而豐富。所以在團契聚會上首重對於團契組成的了解。正確的了解團契成員的屬靈光景、生活特色以及彼此關係,才能精準的針對需要設計聚會。而這了解同時也牽涉到對上帝的了解、對教會的了解;而在一個平等的關係上,一個團契的存在端賴「每一個」團契組成份子,每個人對於團契都有著那份同樣的、根植於耶穌基督的救恩的權利與責任。
    誠摯的祝福城東教會這個三十年的團契,能在上帝的恩典之下,與時俱進的成長不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