委身 擴展
前陣子整理書櫃時,無意中翻出城東20 週年的紀念刊,再度閱讀了教會的演變史,才恍然覺得自己擔任長執己長達25年之久。在城東的歷史中,參與了教會搬遷、建堂、聘牧等教會重要軼事。感念神的恩典,使城東教會能立足於台北市最精華的地段, 有壹樓的禮拜堂,方便會友參加聚會。有二樓的牧師館,方便牧師就近關懷會友及增加感情的交流。雖然聚會地坪稍嫌小了一點,但也應是差強人意,這是一個充滿了溫馨的大家庭,硬體方面,神己使我們充足有餘。軟體方面卻是有停滯不前的感覺,尤其當東河教會蕭林洲牧師來培靈時,其所指出教會巳應興旺的問題,深深讓我警悟。謹藉此篇幅,提出我的感想與各位分享。
我高中時代隸屬台中縣大甲教會,教會鼓勵學青參加教會外的靈修會,雖然當時心不甘情不願的被誘,參加長老會百週年的靈修會(地點:淡水工商專校, 現真理大學)。整個營會雖感枯燥無味,唯一收穫是認識台北南門教會(胡茂生牧師牧會) 的青年們結為摯友,因此後來北上就學,甚至結婚都在南門教會舉行, 但因離住家開車需半小時以上,家母認為要參加聚會太遠,不太方便。因此極力尋覓附近長老教會,神非常巧妙的讓家母在公車上,聽到有教會的姊妹提到要探訪某姊妹,因以台語交談,家母才鼓起勇氣 跟他們交談互留電話,就這樣城東教會的姊妹們,因此常常主動的聯繫、頻繁的探訪、積極的邀請聚會,就因她們的頻訪,讓我一頭栽入城東,成為城東人長達 26年之久的主因。如今我依稀還記得家母與湯雪花執事、杜秀惠、陳月英、謝秀英-- 等超熟的,這就是我的切身經驗。
教會中有部份會友,會提到人數不多是自然的現象(很多會友都移民了),這是無法避免的看法,自身卻有點不以為然,因為我們是否有秉持如上述對前輩的關懷、探訪,緊迫釘人去尋覓新會友的精神,值得我們深思。期待教會也能長期規劃全教會動員,有系統的多關懷新會友及常沒出席的會友,學習耶穌已覓得99隻羊,卻乃尋尋覓覓去找失落的那一隻羊,覓得後就視如寶貝的真諦。
曾參加北二小區的開會,交誼中耳聞部份教會都有年齡層逐漸老化問題(主日學人數減少、沒有青年),我想此問題在城東教會也相當嚴重,屈指一算現任 (或曾任)的長執,能有幸再參加第二個 30週年慶的人應是聊聊無幾,所以有些會友常常引以為憂,與他們溝通有如下共同共識:
1. 如何鼓勵中、青年的會友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參與事奉。因他們要衝刺事業, 小孩尚小,確是有點困難。但如能設計採用適當的聚會型態,讓聚會成為一種舒壓的享受,進而培養出服事的習慣。建議參與事奉,最好能從學青的時候就培養當主日學老師、參加聖歌隊等服事教會的慣例,這樣就會循序接棒, 有了服事的習慣後,當建立家庭,而有職場--等的壓力時,較能習慣挪出時間事奉。
2. 由於現今家庭少子己蔚然成風,所以教會內主日學,學青人數的成長,若如只靠會友自產自給,已成不可能的任務。最好的方法,就只有發展到社區, 從社區內吸引孩童們參加,循序培養成教會的中堅。但社區的工作,千頭萬緒,須有馬偕博士的犧牲奉獻精神。懇請神能使教會能有鮮明的異象,教會會友有相同的共識,憑信心、禱告,配合牧者的規劃,必能推展社區的工作。
談了這麼多,就像一面鏡子照著我,因我長期任職教會,理應努力親身勵行, 卻荒廢應盡本份,求主能寬恕,在 2009 年以後能排除萬難,配合教會的異象, 積極參與,能使城東教會在社區中彰顯上帝的榮耀。經上也曾說:『我栽種了, 亞波羅澆灌了,惟有上帝叫他生長 。』因此如短期未能看到有成效,但因也曾經努力過,在主面當可無憾。